如何分辨陶與瓷-13

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分辨陶與瓷?》

「請問這個是陶器還是瓷器?」

常常聽到客人和學生這麼問,於是決定自己做了一集懶人包給大家,如果你也有分辨陶與瓷的困擾,希望這集有幫到你啦。


本期的分享:

一、陶瓷:陶與瓷的總稱
二、以陶土燒製的陶器
三、以瓷土製成的瓷器
四、如何判斷陶器與瓷器
五、我們的小技巧分享


一、陶瓷:陶與瓷的總稱

▌ 陶瓷器泛指以黏土塑形,再經過燒製成形的器物。

陶瓷常見的原材料有黏土、氧化鋁、高嶺土等等;是地球原有的黏土淬煉而成,常溫遇水可以塑形,七八分乾的時候 (俗稱皮革硬度) 可以進行雕刻,全乾的時候可以拿砂紙直接磨製;

一般會燒製兩次,第一次燒到 800 度,這次的燒製稱作「素燒」;素燒的成品的質地較一般土坯堅硬,不易破損,且能夠增加吸水性以利施釉。

出窯施釉後再進行第二次燒製,也就是俗稱的「釉燒」;這時候要視自己的釉藥和土坯的耐火程度設定燒製溫度,一般釉燒的瓷化燒製溫度在 1200-1300 度。

下面這張陶藝製作流程給大家參考一下。


寵物課程&當日體驗課教學流程.jpg

 

而依據黏土種類和燒成胎體的硬度、密度、吸水性,又粗略分為四種

  1. 土器
  2. 陶器
  3. 炻器
  4. 瓷器

大家最常聽到的「陶瓷」這一詞就是來自最常見的兩種燒成:陶器與瓷器。

如何分辨陶與瓷-02.jpg

二、以陶土燒製的陶器

陶器的原料是陶土。陶土的原料成分含二氧化矽較少,發色的金屬元素比較多,所以陶土的顏色大多偏土色、土紅色,這樣的特性也使得陶器燒製呈大地色系,釉色古樸,就算上的是白色的釉,依然還是看的出來是大地色調的米白色,不會白到如同瓷器一樣白。

由於陶胎的胎質比較鬆,氣孔大、斷面吸水率較高,敲擊時的聲音也會鈍鈍的,因此保溫效果也比較好。綜上所述,許多偏愛陶器的朋友愛的就是這一味古樸感。

如何分辨陶與瓷-03.jpg


三、以瓷土製成的瓷器

瓷器的原料是瓷土。瓷土則是以高嶺土、長石、矽石等礦物原料製作出來的。

如果大家對歷史上的陶瓷有點研究,會發現瓷土的技術是在有了陶土的製作基礎之下發展出來的;簡單來看時間軸,陶器在新石器時代已經出現最簡陋的陶器,以當時的技術可能還無法燒結 (燒結:以固體材料加熱溫度成形的過程),所以也有人稱之為「土器」;而大家耳熟能詳的五大名窯:汝、哥、官、定、均,這些最能代表中國瓷器水準的時代則是出現在宋代。

瓷器的燒製溫度也比陶土高一些,透光性佳,如果坯體做得夠薄,把坯體對著光看,還能看出透光的效果;一般使用瓷土製成的作品釉色明亮、輕敲音清脆、燒製後的胎體緻密。

如何分辨陶與瓷-04.jpg


瓷器幾乎不具透水性,質地緻密,發展瓷器原本是為了觀賞、進貢給皇帝,沒想到這個特色大大加惠了後代的衛浴陶瓷器、陶瓷工業等產業;一般市面上大量生產的磁磚、碗盤,都是使用瓷土製作。 


四、如何判斷陶器與瓷器

如何分辨陶與瓷-14.jpg


陶土有百百種、瓷土也有百百種;每一種土都有各自的特性和變化,例如適合拉坏的,或適合做雕塑的;就算都是陶土,土的礦物質也會導致土色不同、釉色不同、製作工藝不同,這些都可以根據自己的作品需求做選擇。

燒窯的時候釉會呈現熔融狀態,會像麥芽糖一樣在坯體上流動,釉就是一種玻璃質,冷卻後如果沾上窯內的硼板,作品就一輩子被黏在那邊了QAQ

所以日常食器無論陶與瓷,在燒製的時候底部均不會施釉,底部便是最好判斷是陶還是瓷的地方;為了不被表面的釉色影響顏色判斷,大家可以翻看底部的土色辨別。


五、我們的小技巧分享

如何分辨陶與瓷-07.jpg

如果你再問:那陶與瓷哪一種比較好?

哎呀~其實只要看得順眼、用的順手,精準地根據自己的需要買原料,對職人來說都是好土啦!套一句以前老師的說話:

天底下沒有神土,只有最適合自己的土。


感謝大家的閱讀。

#DUAHO陶藝自習筆記是我們在官方IG上不定期出現的單元企劃;

把客人買器皿,課程中同學遇到的問題,放在 懶人包形式上 方便大家傳閱。我們相信讀懂工藝的價值,在你生活周遭的所有物品都會開始有生命力,大家也會用不一樣的眼光看待生活。

想看更多內容,歡迎訂閱我們的臉書IG;如果你也有想了解的相關關聯,也非常歡迎大家問題直接投信給我們,我們都會收信的: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