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練土的三種方法》
陶藝的入門,就是練土。
陶藝其實不只是拉坏或是手捏而已,除了要有基本的雕塑概念,也要了解土的特性、火的狀態、釉藥的掌握,每個小細節都能延伸成一門學問;
練土是每一個習陶的同學的第一課,我們的陶藝自習筆記的第一篇就帶大家從入門開始~
通常大家在鶯歌老街玩手拉坯,手上拿到的土料都是已經準備好的商品,陶藝是一件很繁瑣的工藝,首先要配土、練土,之後才能做成形的動作。
前面的步驟一但有任何瑕疵,都會導致作品缺陷。
例如我自己就用過土商沒把土配好,土質太鬆,當時做了花瓶,燒完看似很正常,但就是沒辦法裝水;前晚裝滿水,隔天一滴不剩,你甚至會懷疑本來就沒放水哈哈
不過配土又是另外一門專業了,我們今天來談談練土。
「土練不好,就不用往下做了。」
基本功往往是最重要的。
土中含有氣泡、做坯時埋入氣泡,窯燒時密閉的氣泡熱漲冷縮,容易發生爆裂。
為了後續的製作順利,揉土的基本功非常重要,在施作過程也都要維持土的均勻與緻密性。土沒練好或乾溼不均的狀態下開始製作,不僅會做得不順、陰乾的時候也容易產生皸裂。
※ 方法一 / 牛隻練土
發明電力之前,早期練土就是用牛隻進行初步練土。
由工人牽著牛隻,繞著練土池把泥土踩勻;一邊撿去雜質、一邊填入新土讓牛隻踩踏。不過牛隻踩完的土還是需要人工再進行手練,確保土坯內的空氣完全排出。
※ 方法二 / 手工練土
將乾燥的黏土置入儲泥槽,加水完全浸泡,待黏土充分吸收水分並軟化後,再把多餘的水分排除,通常會放置在石膏板上等土乾到能夠揉的程度,就可以開始進行菊花練。
每一次提轉土團,可以讓土團的每一個部位被均勻按壓到,讓土的質地均勻。菊花練是每個初學者剛接觸陶藝時的一大門檻,看似簡單但眉角和手勢只可意會很難言傳。如果力氣比較小,需要斟酌每次取的土量,以輕鬆、連續能練個 50-100 次為主。
菊花練過程中土坯會因為接觸空氣、桌面、手掌而越來越乾,土坯的乾濕掌握也很重要;簡言之,最好練完土之後,土坯的溼度還是剛剛好,不會太乾的狀態。
學會之後,其實菊花練就是身體的反射動作;許多陶藝家會在一天開始工作之前,先把土練過一邊,確保土的品質之外,也當做一天開始的暖身運動。
下面這張表帶大家拆解菊花練的手部動作:
※ 方法三 / 機器練土
每次投土需要將泥塊處理成拳頭大小;投入練土機練土前,試捏黏土軟硬是否適宜,酌加更軟或更硬的泥土,調整練出的黏土硬度,如果軟硬不均就再把黏土重新切塊投入練土機。來來回回把土練到均勻緻密為止。
機器練土也需要人力調整掌握黏土狀態;千萬別逼機器絞碎土塊,乾硬的黏土應該先進水軟化後再投土;亂投乾土,練出來的黏土也會乾溼不勻,盡量把投入的土塊整理至同一濕度再進機器進行絞拌融合。
泥土投入量太多、太快,都會造成進土口的堵塞。既然都使用機器練土了,就不差那點投土時間了啦~永遠要告訴自己安全第一。
為避免絞入受傷,發生任何狀況馬上關閉電源,先停機再說!
注意安全,切勿輕舉妄動!周遭應該保持乾燥、整齊,不堆疊物品影響練土安全。
如果有莫名其妙的皸裂問題,很有可能是一開始土就沒練好。
有可能是練土動作不確實、或是練土次數不夠多,用不均勻的土坯再製作還會造成後續更多狀況;把土練好可以說是做陶最基本、首要的一件事情。
想檢查有沒有包空氣,可以把菊練後的土堆用切線器薄薄一層層切開檢查。
據書徹說,以前在鶯歌高職的菊花練考試,老師會把洗石子大小的小石頭丟進土堆,同學要能夠把散落在土堆中的小石子練出來。
老師會在考試結束之後薄薄將土坯一層一層切開檢查,當然,大家找到的小石頭要跟老師丟進土團裡的數目一樣多,才算過關。
從做中學、從學中做,DUAHO 以陶藝職人的角度出發,在這邊分享一些剛剛好自己的筆記給大家交流
感謝大家的閱讀,#DUAHO陶藝自習筆記 是我們在官方 IG 上不定期出現的單元企劃;把客人買器皿、課程中同學遇到的問題,做成 懶人包 的形式方便大家傳閱。我們相信讀懂工藝的價值,在你生活周遭的所有物品都會開始有生命力,大家也會用不一樣的眼光看待生活。
想看更多內容,歡迎訂閱我們的 臉書 和 IG ;如果你也有想了解的相關議題,也非常歡迎大家問題直接投信給我們,我們都會收信的 :)